五种正确艾灸体位姿势
1)仰靠坐位
患者坐在椅子上,头后仰,以便暴露施灸部位。适于头面,颈前和上胸部的穴位。
2)仰俯坐位
患者坐在桌前,伏在桌上,或用双手拖住前额,同时暴露施灸部位。适于头顶,颈项和背部的穴位。
3)仰卧位
平躺,上肢平放,下肢放直,或微屈,全身放松,同时充分暴露施灸部位。适于胸腹部,足三阴经和阳明经的穴位。
4)侧卧位
非施灸部位在下,侧卧,上肢放在胸前,下肢伸直,同时充分暴露施灸部位。适于侧身部及腰背部的穴位。
5)俯卧位
俯卧,在胸前放一个软枕,曲收两上肢,以便背部肌肉舒展、平坦,同时充分暴露施灸部位。适合背腰部及足太阳经的穴位。
在艾灸过程中,患者应当保持体位自然、平正舒适、肌肉放松,施灸穴位应完全暴露,艾炷要保持平稳。
艾灸的合理施灸顺序
艾灸的顺序应遵循:先灸上部、后灸下部;先背部、后腹部;先头部、后四肢;先灸阳经、后灸阴经;施灸壮数先少后多。
按照这种顺序进行,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。若不按顺序,先灸下面后灸头部,患者往往会有面烘热、咽干口燥等不适感。
当然这是理论的依据,结合实践,临床施灸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,因病制宜,灵活运用。